*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长宏网配资
ASCO最新泌尿研究成果速递
整理 | Key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定于当地时间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开幕,届时全球肿瘤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将悉数登台亮相。
其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领域迎来多项突破性研究,涵盖肾细胞癌和膀胱癌的创新治疗方案。这些研究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证据,更揭示了精准医学时代下个体化治疗的发展方向。本文特将该领域内相关研究摘要进行汇总整理,以飨读者。
摘要号:4514
III期KEYNOTE-564研究5年随访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的疗效分析
基于III期KEYNOTE-564研究既往证实的无病生存期(DFS)与总生存期(OS)获益,本次报告了第4次预设中期分析结果(中位随访69.5个月),首次提供帕博利珠单抗(pembro)辅助治疗术后高危ccRCC的5年长期疗效数据。
研究纳入具有中高危或高危复发风险或转移灶完全切除的ccRCC成人患者。术后12周内按1:1随机分配至pembro(200mg组,IV q3w;n=496)或安慰剂组(n=498)。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DFS,关键次要终点为OS。
截至2024年9月25日,中位随访时间为69.5个月。pembro组和安慰剂组分别记录发生188例和241例DFS事件。尽管两组中位DFS均未达到(NR),但pembro组表现出显著生存优势(HR 0.71,95% CI 0.59-0.86;P<0.001),其5年DFS率达60.9% vs安慰剂组52.2%。两组中位OS均NR(HR 0.66,95% CI 0.48-0.90),5年OS率分别为87.7% vs 82.3%(ARR=5.4%)。DFS与OS获益在所有预设亚组中保持一致(包括不同复发风险分层及肉瘤样分化亚群)。安全性方面,末次分析后36个月内未观察到新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经过5年的随访,pembro辅助治疗的获益与既往分析一致,且覆盖所有亚组。未出现新的严重治疗相关安全性信号。帕博利珠单抗仍是高复发风险ccRCC患者的标准辅助治疗选择。
表1:预设风险亚组和肉瘤样特征亚组的DFS和OS结果
摘要号:4517长宏网配资
CREST研究亚组中无事件生存期(EFS)分析结果:Sasanlimab联合卡介苗(BCG)治疗初治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疗效
根据III期CREST研究的主要分析结果,在BCG初治高危NMIBC患者中,Sasanlimab联合BCG(诱导+维持治疗)较单纯BCG(诱导+维持治疗)显著改善研究者评估的EFS,且安全性可控。本文报告基于随机化时疾病分期的探索性EFS亚组分析(A组 vs C组)。
符合条件患者按1:1:1随机分配至A组:Sasanlimab联合BCG(诱导+维持治疗)、B组:Sasanlimab联合BCG(诱导治疗)及C组:单纯BCG(诱导+维持治疗)。为评估基线原位癌(CIS)和T1期肿瘤对疗效的影响,对A组与C组进行事后INV评估EFS分析。
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2日,A组和C组的EFS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6.4个月和36.7个月。A组和C组共有176例患有CIS(伴或不伴乳头状肿瘤)的患者,其中102例患有单纯CIS。A组和C组共有398例患有T1期肿瘤的患者,其中342例患有单纯T1期肿瘤。
对于患有CIS(伴或不伴乳头状肿瘤)的患者,A组的三年EFS率为83.0%,C组为71.8%(HR 0.53,95% CI 0.285-0.982)。对于患有T1肿瘤(伴或不伴CIS)的患者,A组的三年EFS率为81.3%,C组为72.2%(HR 0.63,95% CI 0.406-0.963)。
综上所述,Sasanlimab联合BCG(诱导+维持治疗)在总体人群及CIS/T1亚组中均显示EFS获益。本分析进一步支持该联合方案有望成为侵袭性NMIBC患者的变革性疗法。
表2 EFS亚组分析结果
摘要号:4518
II期SURE-02中期分析: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围术期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膀胱保留策略探索
MIBC标准治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新辅助化疗(CT)]有约50%患者不可耐受或拒绝。基于PURE-01/SURE-01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Pembro)与戈沙妥珠单抗(SG)的单药活性,SURE-02(II期)评估SG+Pembro新辅助治疗应答指导膀胱保留,探讨Pembro辅助治疗策略的可行性(NCT04887831)。本文报告预设中期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年龄≥18岁、ECOG PS 0-1、经组织学确诊的cT2-T4N0M0 MIBC患者,不符合CT条件或拒绝接受,且计划行RC。新辅助阶段为Pembro 200mg(D1)联合SG 7.5mg/kg(D1、D8),每3周一次,共4周期;辅助阶段为术后Pembro治疗13周期(每3周一次)。主要终点为临床完全缓解率(cCR率)(H0≤30% vs H1≥45%)。其他次要终点包括接受RC患者的病理降期率(ypT≤1N0-x)、安全性和生存率。总样本量为48例患者,采用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入组23例患者(需要≥7例cCR)。
2023年10月至2025年1月,共40例患者接受治疗长宏网配资,其中31例可进行疗效评估。基线特征显示:64.5%(20/31)为cT2期肿瘤,38.7%(12/31)经中心实验室确认存在变异组织学类型。核心疗效数据显示:cCR率达38.7%(12/31;95% CI:21.8-57.8),所有cCR患者均成功实施膀胱保留手术(reTURBT);病理降期率(ypT≤1N0-x)为51.6%(16/31)。
安全性方面,12.9%(4/31)患者发生≥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仅观察到2例戈沙妥珠单抗剂量遗漏和1次1周剂量延迟,无剂量减少事件。分子标志物分析(n=23)揭示显著关联性:
根据基因组亚型分类器(GSC),管腔型肿瘤的病理完全缓解率(ypT0)显著高于非管腔型(73% vs 25%,p=0.04);
基于Lund分型,基因组不稳定型、尿路上皮样、基底/鳞状细胞样及神经内分泌样肿瘤的ypT0率分别为67%、57%、20%与0%。
此外,高基质特征表达(高于中位值)与非ypT0反应显著相关(p=0.004),而Trop2(p=0.15)和TOP1(p=0.79)基因表达水平与病理缓解无统计学关联。
综上所述,SG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围术期治疗显示出显著的cCR率和可控安全性,成功实现39%患者的膀胱器官保留。治疗前分子特征分析提示管腔型/GU亚型及低基质表达可能与更佳治疗反应相关。SURE-02研究中期结果支持完成既定入组目标,并为该联合方案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摘要号:4521
AREN1721研究:阿昔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 vs 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TFE/易位性肾细胞癌(tRCC)的随机II期临床试验
tRCC约占儿童肾癌的50%和所有肾癌病例的1%-5%,其侵袭性强且缺乏标准治疗方案,由TFE3/TFEB基因融合或扩增驱动。
由儿童肿瘤协作组(COG)主导的前瞻性随机II期研究AREN1721(NCTN),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阿昔替尼vs纳武利尤单抗单药在不可切除或转移性tRCC患者(涵盖儿童及成人)中的疗效。研究排除既往接受过抗PD-1/PD-L1或阿昔替尼治疗者,主要终点设定为基于免疫修饰RECIST标准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计划入组28例患者。
尽管采取积极招募策略,该研究因入组困难于2019-2023年仅入组15例患者(13例符合条件)后终止。研究设计为6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纳武利尤单抗+阿昔替尼组,2例至阿昔替尼单药组,5例至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组。未观察到意外毒性反应。
疗效显示,联合治疗组33%(2/6)达部分缓解(PR),而单药组均未观察到缓解;联合组无患者出现原发性疾病进展。中位PFS分析显示,联合治疗较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显著延长生存时间(10.5个月 vs 1.8个月;p=0.0004),OS亦获改善(p=0.003)。
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的疗效显著优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然而,抗PD-1通路抑制剂是否能为抗VEGF治疗提供额外获益仍需进一步验证。对于这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癌症,优化试验招募策略至关重要。
表3 各治疗组基线资料特征
小结
2025 ASCO年会公布的泌尿肿瘤研究数据标志着该领域治疗模式的重大进展:KEYNOTE-564研究5年随访证实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高危ccRCC患者的长期生存;PDIGREE试验为mccRCC序贯治疗策略优化提供循证依据;CREST和SURE-02研究分别在高危NMIBC和MIBC中实现疗效突破,其中分子分型对治疗选择的指导价值尤为突出;AREN1721研 究则填补了 tRCC靶免联合治疗的空白。这些成果共同推动泌尿肿瘤治疗向精准化、个体化迈进,但罕见亚型治疗策略和生物标志物体系仍需进一步探索。
医学界肿瘤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涌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